时间信标 - 得鹿梦鱼+ 查看更多
时间信标 - 得鹿梦鱼
+ 查看更多
发布于:2023-10-09 15:07
少说怎么得半年没写过闲文了,趁最近得闲,打算随便敲点字
正好后面两周要发Project Avalanche,先预热一下
弄了点水喝,往这儿一坐,翻了翻几年前年写过的文章
最大的感触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觉得很多事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记得2015年前后老喜欢拿着卡片机去首都机场拍早班KLM 747,如果问我 “有啥用” ?

(PEK东桥)
“因为自身原因无法从事和航空有关的职业,所以这些爱好,也是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罢了”
…
这也自然只是一个平凡的爱好,平凡,但绝不平淡”
这就是我当年的回答
感觉正在经历的事肯定能在某个时间点上助我一臂之力,但又只能泛泛其谈,说些场面话
把 “实现梦想” 和 “泛泛而谈” 用在同一句话里总感觉有些别扭,
是那种类似于同时拥有 “行业内人士” 和 “鼠标机长” 两个标签的尴尬
鼠标机长小十年没摸清楚MCDU照样在通过另外的方式发光发热
去年拿到了美国AAAE机场管理协会的资历认证,在Laminar的帮助下继续沿着这条老路钻死牛犄角
这么看来倒可能并不突兀,也不矛盾,归结于 “专业领域不同” 也无可厚非
: )
真正开始接触 “机场” 这个概念是近十年前X-Plane 10.40那会儿
一个国内地景还停留在Shaneware ZSSS/ZBSJ的时代
机场自那之后成了一个心中过不去的坎
究其原因,也许是对流程化/自动化流程的喜爱
又或许是大型机械+工程设计这样的设定,要不要聊聊数控铣…
别人在模拟飞行里学飞行,我在模拟飞行里搞了几年机场建设
以至于高中毕业的时候,“要不就一条路走到黑吧”
就这么确定了专业方向

(ZBNY 10.40/12.00)
在先前的十年里,私认为国内的模拟飞行开发一直在初级阶段徘徊
做做涂装,搞搞地景,打打嘴仗
有些内疚的是当年没有机会写更多的文档,把所有的重心全都押在地景上
殊不知地景的本质就是一个大花瓶,是一个想象力永远被平台钳制的开发
现在想明白的是,
如果开发的时候总嗔 “平台不支持这功能”,那坏了,这作品注定将在五年内被淘汰
这也是当时加入Laminar的部分驱动力 – 既然平台不支持我的想象力,那我就努力成为平台
用自己的想象力填补上这个需求缺口,让后来的开发者,有梦可做。
爱好太贵、语言不通、没有旅伴…
在十年前国内的经济与科技大环境中,模拟飞行还是一个极其小众的爱好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社区
让模飞曾经变成了各路爱好中少有的一片世外桃源
友善回帖,积极互动,线下交友…
虽然按今天的评判标准,X-Plane 10的画质早已和时代脱节
但画面提升了,我们真的有更快乐吗?
I’ve seen better days.


如果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平台的迭代固然能提升不少体验
但一旦和社区接轨 会发现这个所谓的 “世外桃源” 逐渐被同化,不再特殊
似乎一个爱好,只要加上 “圈子” 二字,很快就会变质
但又或许这才应当是常态,我们曾经只是在雾里看花罢了
作品商业化是每个本地社区的转折点,直接扒掉了外面披着的那层伪文明外套
虽说无可避免,但就看谁第一个手欠捅破窗户纸
后面:
“免费的都比你这质量高”
“不值这个价格,等个盗版”
“我只支持A,B就是垃圾”
“X就是骗小孩子用的”
就开始拱火、搞对立、挑拨离间
抱着一种势成水火的态度去看问题
仿佛一切终极答案都只能是非黑即白的错与对
我们都在以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
都在奋力捍卫自己的选择,认为自己才是那个客观正直的聪明人
...
春去秋来,风流云散
近几年微软的出现确实在这一洼潭水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在各路媒体的轰炸下,起高楼 宴宾客
但当热度散去,到头来,发现还是之前的那批人 那点事
古一辙 今一辙,未来还是这一辙
近几年,每次把X-Plane和MSFS放在一起都能产生剧烈反应
产生一些很有意思的德州神枪手谬误
“咱俩今天只有一个能站着出去”
一个说气动和物理 闭口不谈在线地景和底层优化
一个说画质 反手来个 “你飞过?” + “bro trust me” 连招
“X-Plane已经死了,Laminar马上破产”
“MSFS明天给你服务器拉闸,你其实一无所有”
换个格式
“X-Plane 9 vs FlightGear” – 2011
“X-Plane 10 vs FSX” – 2015
“X-Plane 11 vs P3D” – 2019
“X-Plane 12 vs MSFS” – 2023
天地广阔,既容得下 “鼠标机长” 和 “航空圈人士”,又容得下冰和火
也就没理由容不下几家工作室
而具体容不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臆上想看到怎样的局面
但无论如何,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
真正以热情为基石的团队,是不会 也不应退市的
当欲望高于现实,期望盖过能力 – 投资方开始谈收支平衡的时候,基本一眼也就能看到头了
曾经有多少个霜刃未试的飞行平台 多少版功亏一篑的A380项目
多少家包括星图在内的小部分二创团队暂缓开发
原因还是那个 “贪”
反观十年前接触的比X-Plane 还早的飞行模拟器FlightGear,现在还在做着更新
我们从所谓的综观全局的角度给人家贴标签,称他们是在 “巨变中踽踽前行”
但在人家看来,什么巨变都是一个比较级,我们只和自己比
有幸借巨人肩膀一览风光便开始藐视众生,与老学究同舟便恃功矜能
可曾想过大家都在以自己的节奏奔跑着
跑的快的传话给后面 告诉他们未来所能看到的风景
跑的慢的一步一个脚印用更缜密的方式把这条路夯结实
无论是地景开发、教程编写还是做为整个平台大环境而言
我们都需要这两种人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所以,
The powerful play goes on and you may contribute a verse…
What will you verse be?

我在Laminar的时间也可以按年算了
一开始从边缘做起,夏天团建回来后开始逐渐往核心并拢
当时跟Laminar几乎全员一起泡了几天,产出巨大
爬山的时候侃3D植被,吃饭的时候聊开发侧重点,在雪山顶上展望未来实现动态积雪的可能性
整个公司里,说两人一个部门都有点多,就是一个极其扁平化的一个运营结构,各自干好手头活
与之前实习 工作过的大部分公司不同,Laminar非常看重人脉关系网 – Networking
团队每一位的B面都多少有些影响力,都有着在某一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当时FSExpo,
左一Ben,全球最大航展Oshkosh策划组,基于X-Plane自营AR仿真公司
左二Julian,前IBM软件工程师,一手创立Gateway,大家所说的审核老大哥
左三Niklaus/Swiss001,视频博主,近百万关注,全平台数十亿播放量

这种有机成长促使着X-Plane在民用专业领域扎根并持续扩展
而航空业内的知名度在各路能人的人脉加持下又能反向当成谈话的资本
回溯我的前十年,初中时可曾敢想象自己能够爬到今天的高度?
虽仍未见世事,但能和各路大咖熟络起来,把自己并入这个人脉网中,也是无比荣幸的
这些事的发生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过于魔幻
一环扣一环,即使反推回去也显得如此顺风顺水
但所有的复盘都是在回看选择性保留记忆 –
再也无法回到那个2017年的春节
无法切身感受到当年让X-Plane和学业平起平坐时的那种冲劲
所以总是忽略自己曾经做出的多少幕后的努力,把一切归结为 “哦 是挺幸运”
这可不是幸运,而是叫 眼前的这条路已经窄到不能再窄了
当你封死了所有的可能性,仅剩的那一个可不就成为了必然
对我个人来说,真正幸运的是,在这场和自己与自己的 “信仰” 博弈中,我固执的选择了死磕
在无数个 “是不是应该到此为止了”,“还有必要继续吗” 的岔路口,选择了盲从内心
一场理性分析和感性执念之间的零和博弈
很高兴,赌对了
原来努力真的会被看见,会被肯定
“当你只有一个目标,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我确实是一个幸运的人
固执且不聪明,但很会耍小聪明,也极其擅长钻空子
“不要在短跑比赛中比跳高”
这句话一直被家里人循环往复的用于训诫,直到进大兴机场检票口的最后一刻
但从来没人提到 那个短跑不行的跳高运动员,也会有属于他自己的高光时刻,也会有自己的成就
只因这条栈道过于狭隘 尚未被世人悉知
希望随着时间流逝,能够慢慢发现—
发现这个世界缺的根本不是第一名,不是全面发展,需要的,是你在单一领域的不可替代性
^也是我的执念,希望五年后有机会再来复盘
写博客,写这种复盘文最有意思也最无法形容的地方在于,好似在和过去的自己对话
并不是说和过去的自己反复纠缠,而是在提醒自己
你的生活方式虽然千篇一律,但时间夹带着精彩的事件,在客观角度上飞速的掠过你的结界
永不停歇 永不孤独
也是要在此刻存个档,插上一个时间信标,通过文字的方式实现普鲁斯特效应
世界上最好的事莫过于你能够在30岁的时候重新回到15岁的那个晚上
而睡一觉 第二天又是全新的一天:完全免费,永不断货。
可能所谓成熟就是在不断的打自己脸,反驳曾经那个更未经世事版本的自己
不断的迭代,在黑白灰之间找到一个自己落脚的位置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篇文章完全就是一气呵成这么敲下来
而上面我 “原来努力真的会被看见,会被肯定” 的感触在某种程度上解答了一个顾虑
一个曾经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凡事都有周期轮回,都会行大运,每一个运动员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但
十年的成就都在虚拟世界里,你的底气是什么?
没有人能一辈子开发飞行模拟器并以之为生,没有一家品牌能永远独大下去
运会变,人与物都会变
如果你的medical没过呢?如果Austin退休了呢?如果Laminar真能签下合作呢?
所有的运和势注定不会陪伴你一辈子,所拥有的只是暂时的
眼会花,钱会散,念会愚
所做一切不过是为了一个不可触及的项目
给一个高度信息化的载体中添砖加瓦
既然如此,你的底气是什么?
底气,在于容许一切消散的豁达与释然
何能开朗?背后是坚信 “努力真的会被看见,会被肯定”,被一次次击倒后东山再起的勇气
是接受自己如蜉蝣般短暂的职业生涯乃至一生,是自知在这个行业内三尺微命却不自贱的骨气
“我靠自己摸索着爬到了今天这个位置,即使滚下山坡,也能原路再爬回来”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私认为过去几年确实走了些弯路,但并没有走错路
沿着这条路安安稳稳的走下去,伺机而动,虽有些目光短浅,但未曾不是一件好事
希望下一个五年,能够实现自己所希望实现的价值:
将知识赋予更多的人,在行业内立足,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深掘潜在价值
但说到头,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与其纠结于下一个五年,真不如先把手里Project Avalanche发了痛快
两周内,不见不散
==完==

访客地图